談及農產品溯源大部分人看其字面意思大概也能理解其含義,對日常食用的農產品追蹤源頭,這在農業領域也有專門的術語解讀:是能實現食材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和監管。不僅能幫助相關部門對市場上農產品監管,找到源頭處理問題,而且能夠讓食品安全從看不見摸不著到一目了然,在日常生活上減輕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擔憂。

所以題中談及到的農產品溯源究竟是徒增成本還是大勢所趨,其實不言而喻。當然重視農產品溯源不僅僅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關于農產品溯源更深層次的內涵解讀用下面幾個部分再詳細分析一波。
1.為什么要進行農產品溯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前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的熱點,不僅關系到公眾的身體健康,而且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貿易流通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影響。海南毒豇豆、青島韭菜事件頻頻發生。面對這些有毒產品的危害,因沒有質量追溯,無法溯源問題產品的具體產地,只能一刀切,大面積區域性統一銷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給同一地區標準化進行生產的基地農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要打破這一局面,只有實施質量追溯,實施問責制,才能真正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百姓才能食用到放心優質的產品。
2.農產品溯源追溯的是什么對入庫原材料身份進行電子登記,通過采購憑證掃碼對食品原料進行電子登記,對產品的種養、生產、加工、運輸、倉儲、終端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全環節、全流程”立體感知和智能監管,實現農產品從農田/養殖場到餐桌的全流程智慧管理。滿足教育監管單位對轄區內各地區食品安全的日常工作管理,實時掌握食品安全動態信息。食材來源可溯、每餐食品可查、風險可預防、責任可追究。
3.追溯平臺主要實現哪些內容建立農產品種植、生產、流通追溯信息庫;對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管理;開展追溯信息綜合分析利用;提供信息追溯作業平臺;通過網絡、客戶端等渠道,提供綜合信息服務等。
4.追溯過程是怎么實現的農業“四情”(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監測預警系統以先進的無線傳感器、物聯網、云平臺、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由墑情傳感器、苗情災情攝像機、蟲情測報燈、網絡數字攝像機、作物生理生態監測儀組成。每個監測點的病蟲狀況、作物生長情況、災害情況、空氣溫度、空氣濕度、露點、土壤溫度、光照強度等各種作物生長過程中重要的參數進行實時監測、管理。
(墑情:土壤濕度的情況)
大數據服務為政府和企業等產業鏈機構提供監管和服務,實現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
普通農戶還是比較缺乏農產品優質、高產、高效栽培及管理技術知識,當農戶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專家不能及時給予生產指導,只能是貽誤農時。專家則通過系統實時數據監測數據,結合預警系統,物聯網,農業專家及時給予生產指導。采集生長期的圖片信息、環境數據、肥料使用記錄、農藥使用記錄、實時視頻等。
5.農產品追溯具有哪些價值?當生活不再是為一日三餐發愁,大家關注的點就會轉變,關注食品質量、品牌是自然而然。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時候,消費者無論如何也無法把自己變專業的鑒定專家,他在消費中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品牌、可追溯。
(以上部分內容轉自互聯網平臺,如有侵權告知即刪)